<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亚洲色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手机 ,男女性高视频免费观看国内,老色鬼第一页av在线,久久久久精品婷婷

      思想史的航船——徐福的五月花號

      劉剛2023-09-12 20:42

      劉剛/文

      先王原典何處去

      兩千年前,中國有過一次航海,發(fā)生在秦末。

      此次航海,若以歐陽修詩中所言,那游仙之船,承載了中國先秦時期的先王原典,而不久,中國就發(fā)生了焚坑事件,幸虧徐福帶它飄洋過海,原典逃過一劫,從此卻在中國失傳。

      徐福走時,帶走了先王原典嗎?《史記》沒有說,《淮南子》也沒說。漢初時,立國以黃老之術(shù),其次為周孔之教,故儒之經(jīng)典,既不“經(jīng)”,亦非“典”,連太史公也沒往它投一眼。這表明,儒家文獻(xiàn)的經(jīng)典地位,在“廢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之前,并不存在。而且焚坑以后,儒家文獻(xiàn),雖不至于灰飛煙滅,但幸存者已是支離破碎,也只能采取抱殘守缺了。

      于是,漢儒對這些殘缺的文獻(xiàn),進(jìn)行整理和改編,使之重登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臺面,到了漢武帝時,終于取得成功,以其獨(dú)尊地位,開顯其經(jīng)學(xué)樣式,以其形成于本朝,故稱今文經(jīng)。

      今文經(jīng),適用于漢代“今上”意識形態(tài),卻難以號召儒林士眾并說服儒學(xué)傳統(tǒng),蓋因其來源不一,且真?zhèn)坞y辨。

      若據(jù)往而言之,自先秦時,孔子一死,就已“儒分為八”,此后,儒門由分化而異化,以至于荀子《非儒》,其弟子李斯、韓非,轉(zhuǎn)入法家。秦統(tǒng)一,設(shè)博士,儒者競聘以參政議政,然焚坑又起,不得已而走向革命。漢初,革命成功,儒者繼續(xù)革命。革誰的命?革了秦朝的命這顯然還不夠,還要革秦制的命,漢初儒者遂與國策逆行,要革“漢承秦制”的命。

      孔子為漢家立法,儒者行之,各以其師法家法。然其根本,則欲“法先王”而原典缺失,只好憑借后王權(quán)力,故所謂“獨(dú)尊”者,非原儒之術(shù),乃今文經(jīng)學(xué),實(shí)為“法后王”也。

      后王者,今上也。今上失德,呼喚先王。先王不再,但求原典。原典已失,難免衍生,故西漢末年,由劉向、劉歆父子倡導(dǎo),興起古文經(jīng)學(xué),與之相應(yīng),則有王莽新政以及接踵而來的禪讓與革命,而終歸于還政,一通折騰,分化出西漢、東漢。

      若從這樣一個歷史的背景上來看,一如歐陽修詩云“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而且“令嚴(yán)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以至于“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我們就知道,徐福東渡是中國思想史上一次多么重要的事件。

      其東渡,以游仙為名,以方士自居,這就使他成為了秦漢之際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位失蹤者。若他真的帶走了儒家的先王原典,那他就不但是方士,而且還是儒士。當(dāng)時,方士與儒士,有一體化的趨勢,還真是不好區(qū)分,要不,方士得罪了皇帝,何以將儒生坑了,還不因?yàn)樗麄儽緛砭褪且惑w?也就是說,他們一體兩面,談長生不死,他們是方士;參政議政,他們又變成了儒士。以此來看徐福,他應(yīng)該也有兩面,有方士那一面,還有儒士一面。

      他在中國歷史上,以方士那一面出現(xiàn)。其于日本歷史,則表現(xiàn)了另一面,即他找了個“平原廣澤”之地,留下來自己做王了。史曰“止王不歸”,而他帶去的那些人、財(cái)、物等,在那時,已足夠他像孟子所憧憬的那樣,能“據(jù)百里之地”而稱王。

      于是,就有人拿日本的國家神話來與他對應(yīng),說他那么早就在日本“止王不歸”,若從時間上來斷定,那他應(yīng)該就是日本第一代國君神武天皇吧??最早這樣說的,是清末黃遵憲。

      那時,黃遵憲出使日本,他讀了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和魏源的《海國圖志》,發(fā)現(xiàn)他們把世界談了個遍,就是沒有好好地談一談日本,于是,他來給清末中國補(bǔ)上日本這一課,為此,他作《日本國志》一書。書中,他開篇就說:“日本自稱為吳泰伯后,相傳亦稱為徐福后,彼國紀(jì)載本以此為榮。”后來,日本學(xué)者受了宋學(xué)的影響,意識到國體的重要性,便不再自稱為“泰伯后”,理由是,怕被當(dāng)做中國的“附庸國”,由此擴(kuò)大,連徐福也不提了。

      對此,黃遵憲認(rèn)為,“泰伯之后,本無所據(jù)”,自稱也好,他言也罷,都不足為憑,就因?yàn)槿毡救?ldquo;俗類句吳”,也“斷發(fā)文身”,故“有此訛傳”。可徐福則不然,其事不但于史有據(jù),除《史記》外,還見于《三國志》、《后漢書·倭國傳》等,而且于地有跡,“今紀(jì)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其明征也”。

      他甚至猜想,日本首代天皇,即神武天皇,就以徐福為原型打造的,其一,日本傳國重器劍、鏡、璽,“皆秦制”;其二,日本君臣稱謂,也都作“周秦語”;其三,日本以神國自居,則為方士之術(shù)。同時,他還指出,日本從以神道立國,到初具規(guī)模,離徐福東渡時,大約過了一百來年,于是,他問道:“當(dāng)時主政者,非其子孫,殆其徒黨歟?”對于當(dāng)時日本人說的“神武開基,蓋當(dāng)周末”,他不以為然,反問道:神武以后,到崇神天皇,中間九代,都是掛名王朝,“無事足紀(jì)”,這或許也就是“神武追王之詞”?“神武追王”,是他的猜想,所以末了,他又說了一句“未可知也”。

      他的問題,到此就打住了。他只看到了徐福的方士那一面,將日本以神道立國,歸結(jié)到中國方士之術(shù),但徐福儒士那一面,顯然被他忽略了,徐福何以“追周”不“追秦”,“追王”不“追帝”?這樣的問題,是不能用一句“未可知也”來打發(fā)的,它必須要認(rèn)識到徐福的另一面,也就是作為儒士的那一面,只有從那一面來看,才能看清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可惜被他忽略。

      因此,他對于“神武追王”的問題,是知其然,而未識其所以然,而我們則欲對其所以然,嘗試著做一下探討。

      把皇帝嚇了一跳

      “神武追王”,并未追到西周先王時代去,而是追到東周末王的周僖王時,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處于公元前7世紀(jì),世界正在進(jìn)入人類文明的軸心期,這一時期,在西方,產(chǎn)生了古希臘的哲人時代;在中國,則出現(xiàn)了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人類文明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東西方的世界歷史。

      神武天皇應(yīng)運(yùn)而生,剛好出現(xiàn)于此時,這樣的歷史理性的覺醒意識,并非巧合,因?yàn)樗抢K文時代的日本原住民不可能具有的,其文明開化取向,是從彌生時代開始,由經(jīng)歷了軸心期的中國人,以游仙的方式帶到日本來的,就此而言,說神武天皇是中國人,放在歷史上來說,雖然說不通,但在文化上,卻可以說是中國方術(shù)與儒術(shù)合二為一在日本形成的一個“本地垂跡”。

      軸心期里,那理性的太陽分布四方,有從東方升起的,但那不是從日本,而是從中國升起,放出驅(qū)昧的啟蒙之光,文明開化的光圈,從中國沿海一帶向海外開啟,被洋流激蕩,與日本共享,于是,我們不但看到了神話世界的昆侖山在日本的“本地垂跡”——高天原,還看到了被王朝中國揚(yáng)棄的泰皇在日本變成了天皇,進(jìn)而發(fā)現(xiàn),分享軸心期的中華文明之光,不但造就了神話與歷史二重性的神武天皇,還成就了一位歷史人物圣德太子。

      在日本,最早比對著中國文化,量度打造日本國家神話的人物,是圣德太子。從他攝政期間,締造日本國家神話的立國之舉,就已經(jīng)開始,撰成《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紀(jì)》,這些書,在大化政變時,都被燒毀了。后來,天武天皇派人誦習(xí)“先記舊辭”,到了元明天皇和銅五年,由安萬侶用漢文筆錄成書,共三卷。上卷,從天地開辟至神武天皇誕生,中卷,從神武天皇到應(yīng)神天皇,下卷,從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其中,推古天皇便是圣德太子的“今上”,是日本第一位女天皇。

      這就是《古事紀(jì)》了,從圣德太子動工,到天明天皇完成,這一國家神話工程,花了約一百來年的時間。在書寫方式、編撰體例以及思想方法上,都被“唐化”了,有些神話、傳說可能就從中國來,還有不少語句是從中國典籍里原封不動地移植來的,其序文部分,則完全仿照唐初長孫無忌的《進(jìn)五經(jīng)正義表》。

      日本“唐化”,在圣德太子以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經(jīng)歷了彌生、古墳、飛鳥三個時代。自秦漢以來的中國史傳對于日本的認(rèn)識,也早就從神話進(jìn)入了歷史,有了關(guān)于倭國、倭人的記載,以至于隋朝時,圣德太子把中國皇帝嚇了一跳。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圣德太子攝政期間,曾四次遣使訪隋,向中國皇帝發(fā)出“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的問候,真是好大的口氣!何方島夷,竟敢如此來問候中華天子?面對天朝上國,不但要求確立平等地位,還要在平等地位上搶一先手。后來,又遣使赴隋,來向中國正式遞交國書,國書一出,就以“東天皇敬白西皇帝”起頭,“天皇”的稱號,這才開始出現(xiàn)。

      “天皇”與“皇帝”,哪一個名頭更響亮?哪一位身份更高貴?當(dāng)然是前者,然此非深諳中國思想者所不能知也。

      究其思想來源,“天皇”這個名頭,當(dāng)然還是來自中國,日本國君在稱“天皇”之前,尊稱叫什么?連個姓氏都沒有,充其量也就叫個“大王”、“主公”之類。通常,追隨者對自己的首領(lǐng)都這么稱呼,無論如何都上升不到“皇”和“天”的高度。

      所以,我們說“天皇”出現(xiàn),是唐化的產(chǎn)物,正是相對于中國“皇帝”,圣德太子才想到了“天皇”這個比“皇帝”級別還高的稱號,正是站在“皇帝”的肩膀上,“天皇”出現(xiàn)了!

      對此,我們除了驚嘆圣德太子的睿智,接下來,就應(yīng)該追問其思想來源,像這樣超越隋唐,直追秦漢,效法先王的思想,不可能從日本本土產(chǎn)生,只能來自中國。然而,圣德太子并未親臨中土求取真經(jīng),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聯(lián)想到那徐福,除了想起他作為方士的那一面,還另有作為儒士的思想者的那一面。正是儒士那一面,成了圣德太子的關(guān)于國體的一個思想來源。

      把思想者找回來

      徐福的兩面性,是中國文化儒道互補(bǔ)的一個反映,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是來自道家作為方士的游仙那一面。

      他把自己另一面,也就是如孔子所說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向往海外大九州、追求國家理想而欲實(shí)現(xiàn)其“從周”的那一面,還有他作為儒士隨身攜帶的先王原典,都深隱起來。其時“避秦”,有兩條路線,一條是上山路線,往桃源去,走向老子的“小國寡民”,一條是下海路線,往蓬萊去,通往孔子“吾從周”。

      徐福避秦,選擇了下海路線,當(dāng)年孔子說出那句話時,接著又說“從我者,其由與”?他認(rèn)為,愿意跟著他流亡海外的,眾多弟子中,很可能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聽了,剛要興奮起來,卻被孔子潑了一瓢冷水——“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行道的勇氣,子路比我還強(qiáng),但要說到下海,他不是那塊材料。

      把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代都加起來,全部先秦諸子中沒有一個是能下海的料。直至秦漢時,能下海的思想者,也是只此一人,可惜的是,他成了中國思想史上一個最偉大的失蹤者。

      中國思想史上,老子猶龍,走昆侖一路,西行不還,不知所終,但他不是失蹤者,盡管孔子對他的推崇,把他推到了神仙的邊緣,但他還是在思想史上留下了五千言。然而,徐福東渡,以游仙為名,往蓬萊而去,“止王不歸”,其于思想史上,未留只言片語,作為思想者,又有何依據(jù)?今天,我們就從思想史上把他找回來,從光怪陸離的游仙活動中,還原其作為思想者的儒道本色。

      我們先來給他在中國思想史上一個定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位置,上承先秦諸子,下啟漢初諸儒,與秦末博士儒同時,這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糟糕的一個時代。他把自己的思想者的本來面目隱藏起來,僅以方士名分存在,但他卻屬于先秦諸子的最后一位,帶著先王大典和孔子的理想出海,此非漢初諸儒賈誼、伏生之流所可同日而語,更非秦漢之經(jīng)生以及博士儒等所能比擬。

      在日本思想史上,他的地位就更高了,可以說是日本的老子,也是日本的孔子,是他們的合二為一。有人說,為什么日本的《古事記》里,沒有提到他的名字?在我們看來,有了“神武天皇”,就沒有必要再提他的名字,雖不能說他就是神武天皇,但神武天皇身上,確有他東渡的影子,黃遵憲所言,不為無據(jù)。

      黃遵憲說,徐福在日本,以方士之術(shù)立國,立了個神道國體,但他卻忽略了徐福以儒術(shù)建制,建了個天皇體制。

      天皇,并非日本原住民——繩文人的土特產(chǎn),而是由彌生人渡海從中國帶來,總有一些不喜歡“皇帝”的中國人,帶著他們的“天皇”觀念,同徐福一道來到日本。我們試想一下,當(dāng)時徐福的“游仙”號上承載了多少避秦的持不同政見者呢?

      從秦坑儒而未坑方士,我們可以想到,那些騙秦的方士,也許就隱藏在徐福的船上逃秦而去。我們再想想,那些逃秦者,在漂洋過海的日子里,相聚在一起,同舟共濟(jì),也許,他們會想起孔子說的“道不行”,而他們正以“乘桴浮于海”的方式行道而去。接下來,他們有可能會為被他們牽連的儒者的命運(yùn)而嘆息。而更多的話題,則應(yīng)當(dāng)是對于未來的頂層設(shè)計(jì),如何立國?怎樣建制?如何成就長治久安?怎樣才能萬世一系?這樣,他們又回到了參政議政時由博士儒提出的老話題:要“泰皇”,還是要“皇帝”?

      秦并六國后,秦王召集博士儒開了個政協(xié)會,會上,博士儒提出,要給秦王“上尊號”,且以“三皇五帝”為據(jù),以為“皇”高于“帝”,故以“皇”為尊,而天、地、人“三皇”之中,以“天”為最高,故稱“泰”,乃定尊號為“泰皇”,所以,泰皇也就是天皇。誰知,博士儒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被秦王一蹄子踢翻,因?yàn)?ldquo;皇”是專門行王道的,而“帝”還要行霸道,秦王既要王道,也要霸道,所以,就定了個王霸合一的尊號:皇帝。

      在博士儒的設(shè)計(jì)里,“泰皇”最高,代表天,就像《說文解字》里的“三橫而連其中”——貫通天地人而行王道。但此設(shè)計(jì),卻隱含了一個“皇、帝二分”的分權(quán)的政治結(jié)構(gòu),即“以皇道立國,以帝道行政”,故被主張君主專制的法家尤其秦王嬴政本人所斷然拒絕:“秦王掃六合”,豈能無為?

      當(dāng)博士儒還在用“萬世一系”奉勸秦王時,方士卻看透了皇帝心事,故以“長生不老”引誘之:皇帝若能“長生”,還要什么“萬世”?一人足矣!方士以之牽住皇帝的牛鼻子,于是,煉丹,游仙,不亡不休,不死不已,一代王朝,沒能活過二世。

      而那個以“泰皇”為核心的“萬世一系”的頂層設(shè)計(jì),卻被方士們帶走了,王朝中國行不通,那就帶到海外去。海外有仙山,那里是理想國的所在地,他們在徐福的“游仙”號上憧憬著,談?wù)撝粋€海闊天空的新世界,在他們的前程展開——好一個蓬萊!由此看來,那豈不就是兩千年前中國的“五月花”號?

      兩條思想者的航船,一條在公元前200多年就已起航,從中國出發(fā),沿《山海經(jīng)》中軸線駛向蓬萊,不以皇帝而以天皇落泊小日本;另一條到了公元1600多年,過了1800多年,才從英倫出發(fā)橫渡大西洋,錨定新大陸,用民主取代君主。

      對于日本而言,來自中國的那條航船,就是它的“五月花”號,兩千年前,徐福一行遠(yuǎn)航,給日本送來了“天皇”。

      自秦漢以來,直至隋唐,天皇以神話的方式出生,以傳說的方式成長,在歷史意識覺醒的時刻,由圣德太子提出來,他站在徐福的肩膀上,來與中國的“皇帝”一爭高低短長。

      他在國書上,玩了一套儒學(xué)里的把戲,以“天皇”壓了“皇帝”一頭,但在隋唐時,中國方面,已無人知其深意,并去問個究竟了,結(jié)果,被圣德太子暗勝了一把,竟然一無所知。此一方面,固然可見圣德太子的儒學(xué)修養(yǎng),另一方面,亦可見其思想源遠(yuǎn)流長,其思想的源頭遠(yuǎn)在徐福那里。

      從徐福到圣德太子,日本文化經(jīng)歷了從神話到傳說、從傳說到歷史的漫長時期,花了約上千年的時間,圣德太子才向中國發(fā)出“天皇”的信息,雖然那時日本尚未有“天皇”。

      在圣德太子制定的《憲法十七條》里,中國文化占了主導(dǎo)地位,第一條就是“和為貴”,屬于儒教;第二條是“敬崇佛教”,在日本,儒教和佛教都從中國來;第三條才是“服從君主”,這一條是通用的,但請注意,是君主,而非天皇,由此可見,那時還沒有天皇;第四條是禮治,“禮之用,和為貴”,同樣屬于儒教。

      本來沒有天皇,為什么還要用天皇來跟中國皇帝打招呼?可見那時的日本人,并不隨便向人鞠躬,尤其一國之君,在國體與國格上,更是不肯向人低頭,即使面對中國皇帝,也不妨昂起國體的頭,挺起國格的腰,把徐福帶來的“泰皇”改作“天皇”來用了,思想立馬分出高下:天皇,無為而治,君臣共和,萬世一系;皇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quán),易姓革命,二者孰優(yōu)孰劣?

      作為思想者,圣德太子最想做的,就是在思想上同中國扳手腕,試試手,過過招,小試了一下,沒想到居然占了上風(fēng),后來就把“天皇”當(dāng)真,在制度安排上正式確立了。大化改新以后,由圣德太子炮制的“天皇”,從天而降,“撲通一聲響”,如飛蛙之千古一躍,第一位“天皇”——天武天皇,終于落地。

      較之于中國皇帝,日本天皇確有那么一點(diǎn)好處,那好處即所謂“萬世一系”,黃遵憲在《日本國志》里開篇就說過,他說:故夫君主之國,有傳之?dāng)?shù)世者焉,有傳之?dāng)?shù)十世者焉。如商之歷祀六百,周之卜年八百,其最久者也。若夫傳世百二十,歷歲二千余,一姓相承,綿綿延延而弗墜統(tǒng)緒者,其惟日本乎?

      有了萬世一系,所謂“革命”也就終結(jié)了。

      (作者近著《文化的江山》1-8卷,中信出版社)

       

      自由思想者,獨(dú)立學(xué)術(shù)人

      熱新聞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
      <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