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亚洲色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手机 ,男女性高视频免费观看国内,老色鬼第一页av在线,久久久久精品婷婷

      寒梅傲雪獨自開,清影疏香照千秋|文物中的花神

      文博時空2024-08-23 08:01

      文博時空/文 文博時空 作者 李暢

      文物攝影|杜廣磊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彰顯著堅韌與傲骨;“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是白雪中的一抹清香,訴說著清雅與高潔;“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是那詩畫中的一抹情意,展現(xiàn)著靜謐與深邃。

      寒枝傲雪,梅朵含霜,文物中的梅花將冬日凝固在一剎,引我們領(lǐng)略梅花的堅韌與雅致。

      明 文徵明《冰姿倩影圖》

      清 陳枚 《月下賞梅》

      01

      起源與發(fā)展

      梅花源于我國,其原始形態(tài)由野生杏演化而來。約 3000 年前,我國人民開始將野生杏培育馴化成家杏,或僅作為賞花的品種。這一支家杏品種中,有一部分遷移到湖北西部和四川東部,經(jīng)過再次的培育馴化,最終發(fā)展成為傲視冰雪的梅花品種。梅核的遺物曾在戰(zhàn)國墓和秦墓中被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實了梅花在我國深厚的歷史淵源。

      圖片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唐寅 《梅花書屋圖》

      追溯梅花記載的來源,最早來源于《詩經(jīng)》。如《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這里的梅花不僅是自然界的景物,更被賦予了求愛的象征意義。盡管這一時期尚未有直接的文物來展現(xiàn)梅花,但《詩經(jīng)》中的詩句卻為后世梅花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

      古代文獻《書經(jīng)》中即有提及:“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而在《禮記·內(nèi)則》中,“桃諸梅諸卵鹽”,也記錄了梅與桃等食材的并用。《詩經(jīng)》中的諸多詩篇,如《周南》、《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均對梅有所描繪,展現(xiàn)了梅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宋 沈子蕃 《梅鵲圖軸》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有意識地種植梅花。據(jù)史書記載,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的園林中已有梅花種植,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些梅花品種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能結(jié)果,可能屬于江梅和官粉等類型。西漢末年,揚雄在《蜀都賦》中描述:“被以櫻、梅,樹以木蘭。”這進一步證明了在大約兩千年前,梅已經(jīng)被用作園林樹木,為城市增添了綠意。

      漢代橫吹曲《梅花落》是軍樂中的佳作,借梅花品格以鼓舞士卒,雖未成為文人風氣,但足以證明北地有梅且花式眾多。

      清代 弘仁 《梅花》

      南北朝時期,梅花詩文、軼事增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或許是梅花圖案在美妝中出現(xiàn)的初步嘗試

      此時,梅花不僅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受到人們的喜愛,更被賦予了高潔、堅韌的品格。文人墨客開始以梅花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如南朝詩人謝朓的《詠梅》中,“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詩人陸凱在江南托驛使送一枝梅給長安好友范曄,并賦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詩流傳千古,成為梅花與友情象征的佳話。

      02

      隋唐

      隋唐時期,梅花文化達到了鼎盛。此時,梅花已經(jīng)成為文人墨客競相贊美的對象。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留下了眾多詠梅的佳作。如杜甫的《江梅》:“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同時,畫家們也開始以梅花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如唐代畫家邊鸞的《梅花山茶圖》就是其中的代表。

      唐 邊鸞《梅花山茶圖》青島市美術(shù)館藏

      從南朝開始流行下來的梅花妝,在唐代被傳承了下來,敦煌壁畫記錄下了這一點。

      莫高窟第130窟 婦女面妝

      從初唐時期的壁畫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婦女在額頭上精心貼上各種花鈿的景象,這正如唐詩中所描述的“眉間翠鈿深”。而在第130窟的壁畫中,都督夫人的額頭上繪制了五瓣梅花。

      在文學作品中,文人常用“羅浮”“羅浮客”“羅浮美人”“羅浮夢”“羅浮魂”等吟詠梅花,也常用“羅浮客”“羅浮美人”來代指“梅花仙子”。這個典故出自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龍城錄》。隋朝開皇年間,有個叫趙師雄的人游廣東羅浮山。一日,天寒日暮,趙師雄喝醉了酒,便打算在松林間的酒肆旁舍休息一會兒。小酒館走出來一位淡妝素服的美人接待趙師雄,于是趙師雄便和這個美人在酒館中飲酒交談。天色漸漸變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趙師雄非常開心,和這個美女聊得很盡興,說話間,總覺有股芳香的味道縈繞。趙師雄喝多了昏昏入睡,東方發(fā)白之時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睡在了大梅花樹下,梅花樹上有只翠鳥在嘰嘰喳喳地叫。

      03

      宋代

      宋代是中國梅花文化的重要時期。此時,梅花已經(jīng)成為文人士大夫們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詩人如王安石、蘇軾等都留下了眾多詠梅的名篇。如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代林椿《梅竹寒禽圖頁》上海博物館藏

      同時,畫家們也開始以更加細膩的手法表現(xiàn)梅花,如宋代畫家馬麟的《層疊冰綃圖》就是其中的代表。

      南宋 馬麟 《層疊冰綃圖》軸

      圖中描繪的兩枝梅花,被譽為綠萼梅,乃梅花中的珍品。它們的枝干纖細而堅韌,花朵繁密且婀娜多姿,均采用了雙勾填色法進行繪制。這種畫法極為精細,層次清晰,無論是枝干的曲折,還是花朵的正反兩面,均處理得面面俱到。尤其在花瓣的外緣和背面,施以厚重的白粉進行強調(diào),巧妙地將梅花那冰清玉潔、宛如輕紗般的美麗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楊皇后用“層疊冰綃”四字來形容,并題詩:“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尤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賜王提舉。”既貼切又充滿詩意,為其增添不少韻味。

      據(jù)吳元素《松齋梅譜》記載:“墨梅自華光始”。擁有“墨梅鼻祖”之稱的北宋華光和尚(釋仲仁)在技法上獨辟蹊徑,始創(chuàng)墨梅畫法,為畫梅開辟了新路徑。對揚無咎的《四梅花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作于畫家晚年 69 歲時,應(yīng)摯友范端伯之邀,細繪梅花四季之姿。從含苞待放到怒放盛景,再到凋零之態(tài),盡顯生命輪回之美。枝干筆觸輕盈如飛白,花朵勾勒與渲染并重,全幅水墨為主,濃淡干濕恰到好處,呈現(xiàn)出豐富的視覺層次。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卷(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早年深受梅樹啟發(fā),得其神韻,故筆下梅花既細膩又具文人豪放。畫作之后附有詞人自作的《柳梢青》四首,書法雄健,詞意深長,將梅花比作美人從少女到遲暮,寓意深遠,令人回味。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柳梢青·茅舍疏籬》

      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可更相宜,煙籠修竹,月在寒溪。

      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

      宋 揚無咎梅花《集古圖繪》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集古圖繪冊》中,揚無咎的梅花作品尤為引人注目。畫幅中央,一枝梅干挺拔而出,雖四周題跋密布,卻無損于畫家簡練的筆觸所展現(xiàn)的梅花之雋拔幽雅。這份文人雅趣躍然紙上,同時也巧妙地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獨特個性,令人贊嘆不已。

      宋 趙佶繪《梅花繡眼圖》

      梅枝纖細堅韌,幾朵花蕊綴于枝頭,繡眼鳥獨自立于其上,婉轉(zhuǎn)鳴叫,四處顧盼,與清雅的梅花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盡管畫面中的景物頗少,卻以簡約的手法展現(xiàn)出了深刻的美感,令人心曠神怡。

      此圖所繪梅花為宮梅,經(jīng)過精心的修剪與修飾,留下了人工雕琢的痕跡。畫法細膩精巧,色彩濃重飽滿,盡顯華貴。這種風格正為宮廷鐘愛,代表了皇家的審美趣味,彰顯其尊貴與威嚴。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在文物方面,宋代的瓷器、玉器、絲綢等上面都出現(xiàn)了精美的梅花紋樣,這些紋樣不僅展現(xiàn)了梅花的美態(tài),更體現(xiàn)了宋代文化的精致與典雅。

      宋 吉州窯黑釉折枝梅紋瓶

      宋 青白瓷梅花紋雙耳瓶

      宋 褐釉剔花折枝梅紋瓶

      宋 黑釉剔梅紋長頸瓶

      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折枝梅紋梅瓶

      04

      元代

      元代雖然時間短暫,但梅花文化依然得到了延續(xù)。元代文人王冕在他的《鵲洲志異》中就有“元人尤喜梅,恃其性質(zhì)堅而能御寒,馳名江字”的記載。元代藝術(shù)家在描繪梅花時,趨向于更加概括和簡化的表現(xiàn)手法。相較于之前朝代對梅花花瓣的細膩描繪,元代墨梅繪畫更強調(diào)用筆的韻味,而非僅僅是寫實。

      元 王冕《墨梅圖》自題

      王冕年少仕途不順,便游歷名山大川,觀百姓疾苦。工詩詞,善作畫,尤以墨梅知名。不僅在繼承仲仁和揚無咎等前代墨梅畫家的精髓基礎(chǔ)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而且獨辟蹊徑,開創(chuàng)了以繁密花枝為特色的墨梅風格。王冕一生好梅,種梅、詠梅,畫梅,他在《墨梅》詩中留下著名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借梅自喻。

      元 王冕《墨梅圖》上海博物院藏

      這是王冕 68 歲時所畫,他一改宋人畫梅疏枝淺蕊的特點,圖繪一枝倒梅,枝干彎曲如秋月,矯健有力,枝頭綴滿梅花,或含苞待放,或殘英點點,或盛開凌傲,千姿百態(tài),惹人喜愛。

      元 陳立善《墨梅》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作展現(xiàn)了一株疏影橫斜的墨梅,其主干自畫幅右側(cè)蜿蜒而出,姿態(tài)萬千。陳立善,與王冕齊名,雖然兩位畫家都采用了圈瓣和倒暈的筆法,但他們的作品風格卻各有千秋。王冕的墨梅作品典雅細致,注重形神的兼?zhèn)洌欢惲⑸苿t以其獨特的寫意手法,用略脫形似的疏枝淡蕊描繪梅花,展現(xiàn)了更為自由奔放的藝術(shù)風格。

      元 藍釉金彩月影梅紋杯 河北博物院藏

      此杯腹部繪有一折枝梅花,梅花枝條自一側(cè)伸出,枝頭挺拔昂揚,一朵朵梅花綻放于枝頭。梅花線條遒勁有力,整體意境飽滿。以金彩繪制的月影梅花閃閃發(fā)光,集奢華與內(nèi)斂于一身,華麗富貴,美不勝收,是元代瓷器的經(jīng)典之作。

      “月影梅花”是元至明早期青花瓷器的常見紋飾,多繪于小件器物上,是當時文人對清高、雅潔的情懷的崇拜體現(xiàn)。元代詩人王庭筠嘆曰:“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梅瓶也稱經(jīng)瓶,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宋遼時期盛行,元代更為成熟。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

      元 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

      元 青花云龍紋梅瓶

      元 白瓷褐彩折枝花卉紋梅瓶

      元 青花松竹梅紋梅瓶

      元 卵白釉堆貼梅花紋雙耳瓶

      元 磁州窯孔雀綠釉人物紋梅瓶

      元 青白瓷梅花紋雙耳瓶

      05

      明代

      到了明代,梅花作為高潔、堅貞之象征,廣受文人士大夫們的喜愛。它在冬季育蕾,歷經(jīng)嚴寒而依舊綻放,展現(xiàn)了其不屈不撓的精神。作為“四君子”之首與“歲寒三友”之一,梅花凌霜傲雪、自強不息。

      明代 孫克弘《梅竹圖》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當寒意漸退、春意初現(xiàn)時,梅花獨領(lǐng)風騷,既預(yù)示著希望的到來,又被民間視為傳遞春天喜訊的吉祥之物。諸如“梅開五福”與“喜鵲登梅”等吉祥圖案,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明代畫家如沈周、陳洪綬等都以梅花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

      明 沈周《畫瓶中蠟梅》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洪綬《畫梅花山鳥》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該畫中,梅樹主干蜿蜒曲折,盤生于奇石。枝頭梅花盛放,一只山鳥棲息其間。花朵采用鉤勒填彩法繪制,線條有力而穩(wěn)定,色彩濃淡相宜,朵朵圓潤飽滿,奇巧可愛。

      在文物方面,明代的瓷器、玉器、絲綢等上面都出現(xiàn)了精美的梅花紋樣,這些紋樣不僅體現(xiàn)了明代文化的繁榮與精致,更展現(xiàn)了梅花文化的深厚底蘊。

      明 青玉梅花式洗

      明 龍鳳螭虎戲梅活環(huán)玉飾

      明 青花穿花龍紋梅瓶

      明 黃地褐彩刻劃云鳳紋梅瓶

      明 景德鎮(zhèn)官窯青花帶蓋梅瓶

      明 龍泉窯青瓷開光鳳穿牡丹紋梅瓶

      06

      清代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也是梅花文化的重要時期。此時,梅花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在文學方面,清代詩人如鄭板橋、曹雪芹等都留下了眾多詠梅的佳作。清代詩人鄭板橋在《詠雪》中,采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通過數(shù)字堆砌的方式,生動地描繪了雪花紛飛的場景: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在《山中雪后》,他用“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描繪了雪后山中梅花傲立雪中的景象,突出對梅花清高孤傲的贊賞。

      在《紅樓夢》第五十回中,眾人在蘆雪庵聯(lián)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

      在繪畫方面,清代畫家如金農(nóng)、童鈺等都以梅花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

      清 朱耷 《古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清 金農(nóng) 《墨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農(nóng)《玉壺春色圖》

      金農(nóng)對墨梅情有獨鐘,特別擅長描繪花萼繁盛的墨梅景象。《墨梅圖》軸中,梅花稀疏而優(yōu)雅,充滿生機。畫面上,他以濕潤的淡墨描繪枝干,再以精細的筆觸勾勒花蕊,整幅作品透露出一種悠然淡雅的意境。畫作上,金農(nóng)親自題詞:表示這幅作品是為好友“香雨三兄”所繪,借鑒了元代畫家王冕的技法。他在題詩中寫道:“硯水生冰墨半干,畫梅須畫晚來寒。樹無丑態(tài)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金農(nóng)時年七十,鈐有“金氏壽門”的朱文印,彰顯其身份與藝術(shù)造詣。

      清代畫家、文學家童鈺,一生酷愛梅花,素有“絕筆梅花絕筆詩”的美譽,在他筆下的梅花可達上萬幅,被世人稱為“梅壇圣手”。他愛梅花,到了癡迷的狀態(tài)。他有一方自篆的印章“不知是我是梅花”,已經(jīng)達到了梅情詩意、愛梅忘我、梅我相融的境界。

      清 童鈺《墨梅圖》軸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中國書畫家雜志社總編黃海濤先生認為:“童鈺該幅《墨梅》枝干蒼老古樸,花蕊挺拔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筆法奇崛,墨氣雄厚,骨氣洞達,分外清逸。其墨品腕脫神飛,淋漓不絕;其梅品氣凌百代,傲霜斗雪。在歷代名家梅花作品中絕無僅有,不愧為‘梅圣’精品力作。”

      論癡梅,童鈺雖佳,但不及林和靖,后者愛梅至深,終生未娶。

      古代文化藝術(shù)史上著名的“文人四愛”,即淵明愛菊、羲之愛鵝(愛蘭)、敦頤愛蓮、和靖愛梅(愛鶴)

      林和靖,本名逋,字君復(fù),北宋錢塘人。那首梅花名句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出自他之手。他癡迷花卉,尤其鐘愛梅花,居所四周遍植梅花,并以白鶴為友,因此被譽為“梅妻鶴子”。人們常稱他為林和靖,這是因宋仁宗賜予他的謚號“和靖先生”而得名。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石濤《梅花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在文物方面,清代的瓷器、玉器、絲綢等上面都出現(xiàn)了精美的梅花紋樣,這些紋樣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更體現(xiàn)了清代文化的繁榮與多元。

      清 粉彩喜鵲登梅瓷碗

      清雍正 粉彩梅竹雙燕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雍正年間的粉彩瓶以白釉為地,上面繪翠竹、梅枝與梅花,竹葉青翠纖細,梅花粉嫩嬌艷,兩只喜鵲悠閑地棲息于花枝間,構(gòu)成了一幅粉彩繪梅竹喜鵲圖。喜鵲又稱報喜鳥,梅與“眉”諧音,喜鵲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寓意。粉彩創(chuàng)燒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朝達到最高峰,具有粉潤雅麗的藝術(shù)特色,所繪花卉、蟲鳥極具質(zhì)感,藝術(shù)效果極佳。

      清 梅枝紋蓋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白玉質(zhì),瓶體光素無紋飾,瓶身一側(cè)鏤雕一棵粗干梅樹,老干新發(fā)的枝干、枝葉及梅花環(huán)抱纏繞于瓶體,造型大方,紋飾奇巧。采用鏤雕、浮雕等雕琢技法雕刻梅花花紋。

      清 銅琺瑯梅瓶

      清 景德鎮(zhèn)窯五環(huán)色梅瓶

      清 釉里紅折枝瑞果圖梅瓶

      在清代梅花文物的瑰寶中,梅瓶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藝,成為梅花文化的獨特載體。它們不僅是藝術(shù)品,更是歷史的見證。然而,梅花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遠不止于此。除了梅瓶之外,梅花盆景、梅瓷碗、杯碟以及梅花式盤等文物,同樣為我們展現(xiàn)了梅花文化的多樣性與深遠意義。

      清 玉石梅花銅鍍金琺瑯盆景

      清 玉石梅花銅鍍金琺瑯盆景(局部)

      清 青玉浮雕歲寒三友圖筆筒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代以來,文房用玉就深受社會上層的歡迎,玉筆筒因體積較大,適宜按照文人繪畫底稿雕琢出繪畫題材,明清時期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這件筆筒以減地淺浮雕的手法雕刻有松、竹、梅、鶴圖案,一面一棵古松頂天立地,松下有竹、石,另一面一枝梅從石縫中冒出,向上蓬勃生長,頗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風骨。

      清 冰梅紋杯碟

      清 透明琺瑯冰梅紋罐

      清 開光西番蓮紋梅花式盤

      梅花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的品格和魅力跨越了千年時光。從古至今,梅花文化在文物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見證了中華民族對梅花深厚的情感。如今,當我們再次欣賞那些精美的文物時,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梅花的贊美和敬仰,也看到了梅花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生生不息。每一件梅花文物都承載著一段歷史,訴說著一個故事,它們?nèi)缤坊ㄒ粯樱瑲v經(jīng)風霜,依舊傲然挺立,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圖片 | 杜廣磊

      排版 | 小謝

      設(shè)計 | 尹莉莎

      版權(quán)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quán)歸發(fā)布者【文博時空】所有。本App為發(fā)布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服務(wù),不代表經(jīng)觀的觀點和構(gòu)成投資等建議

      熱新聞

      電子刊物

      點擊進入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
      <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