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亚洲色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手机 ,男女性高视频免费观看国内,老色鬼第一页av在线,久久久久精品婷婷

      【經(jīng)觀講堂第6期】東航空難報道復盤:災難報道中的媒體角色

      符小茵2022-04-05 16:27

       
       

         編者按:2022年,經(jīng)濟觀察報啟動了“內(nèi)容力提升”計劃,邀請在社會思想、媒體業(yè)務、經(jīng)濟前沿、財務法律等方面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名家來到經(jīng)觀講座,匯作“經(jīng)觀講堂”。

       

       
       

      本文為講堂筆記第6期,為編輯部復盤東航空難融媒體報道,議題包括:

      一:快速進入一線采訪

      二:后方記者能做什么

      三:如何短時間內(nèi)突破不熟悉的領域

      四:關于采訪遇難者家屬

      五:后臺與前線的溝通協(xié)調(diào)

      主持人:鄒衛(wèi)國

      分享記者:張銳、李微敖、沈怡然、陳月芹、張英、葉心冉

      分享編輯:宋笛、劉鵬、周增軍

      總結:文釗

       

      鄒衛(wèi)國(值班總編):今天我們的復盤主要是幾個問題:第一是前方與后方;第二是操作過程中的一些主題,包括怎么突破,怎么面對家屬,怎么采訪專家。

      第一個議題,講前線的現(xiàn)場,主要由張銳和李微敖來分享:如何第一時間達到事故發(fā)生地?出發(fā)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如何直達核心事故區(qū)域?采訪哪些人?

      分享記者:張銳 、李微敖

      張銳:如何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xiàn)場?我想答案很簡單,出發(fā)足夠快、到達足夠近,在路上去解決問題。

      對記者而言,到現(xiàn)場能得到什么是未知的,但是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么做就是有意義。盡快到的優(yōu)勢還在于可以幫助記者快速融入當?shù)氐姆諊R赃@次來說,當晚藤縣大部分人,無論是村民還是政府部門的人,對外來者的防備很低,可以很好地建立采訪關系、交流。

      盡快可能意味著準備不充分,當天的情況兩個準備比較重要:發(fā)稿設備和個人安全。我在廣州南站買了五天的面包和水,以及可以高效補充能量的食物,再就是盡可能多的充電寶。因為當時公布的空難現(xiàn)場的描述是村里、山里,我本能是會擔心環(huán)境惡劣或者食物短缺的問題,保證個人安全是對自己負責,也是避免未知情況下救援力量的浪費。

      議題第二個問題,現(xiàn)場處于信息非常碎片化的狀態(tài),很多時候甚至因為自己在無知覺中成為親歷者而陷入迷失情緒。我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有一定程度的抽離。

      在最初的現(xiàn)場報道里,最關注的還是空難事故本身,一切以此為中心跟進、再展開。所有報道前,最好在心里有一個基本的邏輯,這會更好幫助你在初期的報道里篩選出信息及完成現(xiàn)場報道。有一些信息,在當下覺得混亂沒關系,它會在大腦記憶庫里自動儲存,成為后期報道的輔助信息。

      可能無法避免的是,采訪也會讓記者被現(xiàn)場情緒帶走。比如,關于家屬的報道比較少從那批到現(xiàn)場的記者手中發(fā)回,因為大部分時候現(xiàn)場狀況讓大家無法做這件事,相反大家表現(xiàn)更克制,尤其是災難報道可能讓大家的情緒更消沉,甚至質(zhì)疑自己或者自己工作的意義。

      但我們要完成報道任務,抽離才能讓你看到現(xiàn)場在發(fā)生什么,例如事發(fā)時救援情況、交通管制情況、靠近核心區(qū)的應急指揮中心情況,以及當?shù)厝颂峁╆P于事發(fā)時的信息和官方發(fā)言人的信息。此外,如果是一個資歷較淺或者靦腆型的記者,可以尋找一個“社牛”同行,保持聯(lián)絡、互通消息。

      如果遇到阻撓前進的人和事,還是要盡量避免直接沖突。就最初的現(xiàn)場而言,大家都采取委婉的方式在避免任何沖突,“軟性”阻撓可能是常態(tài),對方采取的方式多是提醒、抱歉,或者不表態(tài)。

      鄒衛(wèi)國:張銳在前方做了很多,分享了很多個人感受,畢竟在現(xiàn)場沖擊很大,從出發(fā)的準備到現(xiàn)場采訪,她大概講了幾點,特別最后提到記者在現(xiàn)場要有一定抽離感。

      微敖的發(fā)言可以聚焦于我們能復制的、經(jīng)驗性的東西。

      李微敖:我覺得遇到類似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

      第二個經(jīng)驗或者說收獲,那就是勤快。我覺得我們運氣還不錯,但這種運氣其實是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的勤奮工作基礎上——多做功課、多努力、多跑現(xiàn)場,這樣是會有可能比別人多一些收獲。

      最主要的就是上面這兩點。還有一點,是寫作層面的。如果我們寫一篇相對比較長的稿件,比如三千字以上,動筆之前,最好多打打腹稿。想想我們的文章想展示的最主要的事實是什么?這樣構思之后,在心里大概有個計劃,也可以寫到紙上,再動筆,之后我們的寫作也許會更順暢,可能寫出來的故事也會更吸引人。

       

      鄒衛(wèi)國:剛才微敖講了三點,一是盡快到現(xiàn)場,二是勤奮,從多個方面盡力接近事件,三是事先想清楚關注點。

      現(xiàn)在由沈怡然來講一講,后方記者需要做什么工作?如何迅速找到專業(yè)人士?如何采訪災難發(fā)生的原因特別是對技術性問題做分析解讀?

      分享記者:沈怡然

      報道:《五場發(fā)布會里的技術細節(jié):關于MU5735空難,我們知道什么

      沈怡然:后方記者的劣勢是無法接觸到一線和當事方。優(yōu)勢就是有比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整合已有的信息,聯(lián)系采訪對象。

      我們的工作是四篇技術性的分析報道,一篇主稿,開始做工作是周一晚上,事故下午發(fā)生,晚上我們想到可能有三個報道方向可選。

      第一個是寫空難發(fā)生的背景,叫“疲憊的民航業(yè)”,寫疫情造成民航業(yè)重創(chuàng),各個航空公司陷入虧損和窘迫的狀態(tài)。第二個方向是對事故方的追蹤和調(diào)查,出事故的是東航云南公司,他是東航在云南省的子公司,但自負盈虧。

      但是考慮了一下,我們把這兩個方向都否了。然后我們選擇了第三個方向,就是對已知的信息做技術性解讀,這是最理性,也是對讀者最有用的報道方向。因為重大事故發(fā)生的時候,公眾的信息需求非常大,但是對飛機構造、飛機故障這些東西又特別陌生,甚至發(fā)布會上發(fā)布的信息,公眾都不能理解——專業(yè)術語背后究竟在說什么?追蹤航線、追蹤雷達信號的軟件是否可信?所以我們覺得最好是做一些解讀性質(zhì)的報道。

      把一些專業(yè)術語通俗翻譯過來,這點工作就已經(jīng)很重要了。我們接下來就是找人,我覺得找民航的人其實并不合適,雖然它是個民航飛機事故調(diào)查,但我們國家的航空公司是做運營的,知道怎么降成本、怎么提升客座率,如何做安全服務,卻對飛機的設計構造、故障,甚至對空難的理解其實都不如真正做飛機研發(fā)制造的人士。

      如果要找造飛機的人,又沒有在這個行業(yè)耕耘過的話,其實還不太好找。因為航空制造這個口太小眾了,對媒體公開發(fā)言都是極其小心謹慎的。我當時找到這些人是因為我前兩年在跑航空口的技術方面。2019年埃航空難的時候,經(jīng)觀就跟進了,所以這一次我又去聯(lián)系了一遍當時的采訪對象。

      最后一步,就是擬定我們解讀的方向和擬定采訪的問題。首先我們?nèi)ニ鸭艘阎男畔ⅲ热顼w機出事的過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兒?這種墜毀其實非常罕見,也比較慘烈。落到的藤縣,地形地貌又比較特殊。我們根據(jù)這個過程去找了空管的人,管制員地面站和飛機之間是怎么聯(lián)絡的?發(fā)布會說的雷達信號消失,對實際的運行來說,它消失意味著發(fā)生了什么?

      后來又找到做飛機設計的人,就問他,飛機從平飛狀態(tài)轉變成一頭栽下去,這種狀況是不是符合飛機的構造,或者飛機本身的原理?過往的空難有沒有先例?我們又去找了一些做空難調(diào)查的律師,問他從過往的空難來看,后續(xù)調(diào)查會經(jīng)歷什么樣的流程?搜救可能會持續(xù)到什么樣的時間?黑匣子找到,后面過程會怎么演進?誰來分析,來研判,最后由誰來出事故報告?

      總體說,定選題、找人、擬問題,這三步就是我們所做的工作。

       

      鄒衛(wèi)國:下面的主題是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進入并突破自己所不熟悉的報道領域?以“呼叫MU5735為例”,這篇報道在外界看來非常專業(yè)詳盡,并且有現(xiàn)場緊迫感。請陳月芹來做分享。

      分享記者:陳月芹

      報道:《呼叫MU5735的40分鐘

      陳月芹:23日早上9點多,劉鵬老師在群里發(fā)了一個b站視頻,也就是我們后來發(fā)出來的這個視頻。我看到后覺得很震撼,如果是真的話那可能就是飛機墜機前塔臺呼喚飛機的音頻,所以趕緊去聯(lián)系了這個博主,當時b站這個視頻點擊量就七八千。這個博主有點被我嚇到,馬上就刪了視頻,他說雖然不是什么機密,但他不知道民航局那邊的意思,畢竟這事太敏感了,我花了好長時間先說服他把視頻發(fā)給了我。

      接下來我要做兩件事,一是還原時間,因為那個無線電官網(wǎng)上下載下來只是音頻,它需要根據(jù)官網(wǎng)的世界標準時間轉化為北京時間,再記錄說的每一句話的具體時間,以及中間空白了幾秒。二是解釋塔臺語言,比如盲發(fā)、守聽、121.5應急頻率;區(qū)調(diào)、進近、塔臺管制;再比如后面發(fā)現(xiàn)音頻前段“4000尺過romio”等澳門塔臺的對話是跟東航這事無關的,剔除;

      等還原時間后,我突然慌了,我發(fā)現(xiàn)第一次海南一架航班喊“東方5735,廣州叫你”的時候,是14點33分,但根據(jù)民航局的通報,飛機14:17分保持巡航高度8900米,14:20高度急劇下降,隨即多次呼喚機組但未收到回復;14:23分雷達信號消失。

      我當時以為,要么是音頻的時間刻度錯了,否則珠海進近和多個機組是在飛機墜毀后還不停呼叫東方5735近半個小時,不合理。

      這也是我第二個小標題的內(nèi)容:為什么會有13分鐘的時差。帶著這個疑問,我再去找了好幾位民航專家或民航從業(yè)者。得到的回復是這個無線電官網(wǎng)很權威,是實時抓取無線電信號,一般誤差是按秒計算。后來一位南航的運行控制員告訴我,因為這段音頻是根據(jù)珠海進近的頻率121.35接收到的,實際上,按照飛機墜毀前的巡航高度和位置,應該是由廣州區(qū)調(diào)負責呼叫,等到高度下到三四千米時由廣州進近管制。我們沒有拿到廣州這邊的無線電,可能最終需要破譯其中一個黑匣子才能知道廣州是怎么呼喚飛機的。

      廣州叫不到飛機時,會請周邊進近或塔臺協(xié)助,所以有了珠海進近的這段音頻。實際上,在飛機14:23雷達信號消失后,廣州和珠海以及當時空域上的航班都在喊它,并且為它清出一個凈空,清出整個跑道。整個過程井然有序,這個南航飛機控制員也說了:從音頻聽得出來,所有管制員都盡力了,能做的都做了。

      民航局也多次提到,東航5735沒有回應過管制員,也沒有發(fā)出7700等遇險代碼。

      整個成稿思路比較簡單,一是寫我看到的、聽到的,二是解釋一些專業(yè)術語,比如應急頻率121.5意味著什么;三是沒想明白的:比如為什么有13分鐘時差。

      我大概8點多交了初稿,過程中陳老師給我的三點修改意見一是找專家證明信源靠譜,二是理清時空坐標,三是講清楚,講通俗。

      怎么迅速找到采訪資源?我周一看到新聞,就馬上問了幾個在南航的同學,但他們對東航5735這架航班不了解,有些同學是地勤。到了周三,我給他們的采訪對象需求就更細一些,讓他們幫我找懂塔臺語言的,后面才找到了南航的一位控制員;另外我也發(fā)朋友圈找民航專家,沈怡然老師給我推薦了一位,其他朋友也推薦了一些,這時候稿子已經(jīng)寫完了,主要是讓他們幫我核對有沒有技術錯誤。

       

      鄒衛(wèi)國:剛才月芹提到幾個點,其中一個是播客很重要,提供了這個選題的切入口,最后找一些權威人士或者專業(yè)人士對她所采到的內(nèi)容進行求證。

      第四個議題,跟家屬相關。主要是探討為什么要采訪家屬?如何找到家屬?如何采訪家屬?這個話題請張英和葉心冉來分享一下。

      分享記者:張英

      報道:《MU5735,未抵達

      張英:這次我參與了空難失聯(lián)者生前畫像的報道部分,最后在稿件中呈現(xiàn)了一位乘客生前畫像的一個側面。她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在云南瑞麗做翡翠生意,因為生意需要,她經(jīng)常乘坐這趟航班在瑞麗和廣州間往返,當天是跟她姑姑一起回廣州。

      我尋找失聯(lián)者親友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微博和微信群。我是在3月21日空難當天開始尋找與乘客相關的人,21日晚上我找到了4位乘客親友的聯(lián)系方式。其中1位乘客的朋友是通過微博找到的,不過對方拒絕了采訪,因為她覺得跟這位乘客不是特別熟悉,出于擔心打擾別人的考慮,她也不愿意介紹其他朋友來接受采訪,我也沒有再強求。

      另外3位乘客都是翡翠商人,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提到這趟航班以前是翡翠商人專線。之前我報道過云南瑞麗疫情,認識一些翡翠商,他們把我拉進了當?shù)佤浯渖痰奈⑿湃海谌豪锟吹接腥酥v有認識的人在航班上。

      我當天晚上聯(lián)系了其中一位乘客的親屬,當時我想既然對方愿意在微信群里聊,也許也愿意跟記者傾訴。但接到我的電話時對方連續(xù)說了三個不知道。可能是我的表述上有一些問題,我的第一句話大概是,“您好,我是經(jīng)濟觀察報記者,在群里看到您提到您侄子在飛機上,這是真的嗎,現(xiàn)在跟他有聯(lián)系上嗎?”

      這位親屬的反應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包括第二天網(wǎng)上關于是否采訪乘客家屬的討論,我非常擔心自己對親屬造成了傷害,所以周二和周三白天都沒有再嘗試聯(lián)系親友,自己心理上也有一些障礙。最后,我是在周三晚上詳細采訪了一位乘客的兩位朋友。

      關于為何要采訪家屬的問題,周三選題會時各位老師也有討論,文老師說我們的初衷是記錄生命,我很認可。其實,回過頭來看,對比這次媒體做的關于空難失聯(lián)者生前畫像的報道,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中青報23號發(fā)的那篇“我愿意講述:姐姐姐夫都在飛機上,還有1歲半的外甥女”,最讓人共情。對于愿意傾訴的家屬來說,新聞報道其實是一種情感表達、悼念亡者的方式。不僅是家屬,社會公眾也需要疏解情緒,那天作為讀者我看了那篇稿子后,也哭了一場,感覺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也緩和了一些。


      鄒衛(wèi)國:張英剛才回答如何找,一個是用微博,第二個是找到新線索,然后通過圈子找。她采的過程中間,其實受到很強烈的心理刺激。為什么采訪?我覺得她說得很好,情緒表達也是悼念的一種方式,上次討論我用一個詞叫“云擁抱”。下面請葉心冉分享。

      分享記者:葉心冉

      報道:《民航人的“3月21日”:沉重、疏導情緒和等待答案

      葉心冉:“民航人的3月21日”的這篇稿件,聚焦空難發(fā)生后飛行員的情緒以及日常的飛行和壓力。

      本來想問一下21號晚些時候,飛行員和同事之間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但是后來了解到,受訪對象和同事們并沒有交流,大家都不愿意講,心情很沉重。他們的沉重心情和我們其實是不一樣的。

      受訪對象說,他們公司第二天召開會議,除了講了下發(fā)的文件和領導講話之外,會議的重點就是,幫助他們疏導和安撫情緒。

      所以采訪的時候,我更多問的是感受。然后再延伸到工作,跟他們溝通的時候是說,想要呈現(xiàn)他們工作當中嚴苛的執(zhí)行標準,和為了安全所做的努力,讓大家對飛行員的工作保持信心,對行業(yè)保持信心。

      有個受訪對象后來愿意講,是開始有行業(yè)內(nèi)部的人在其他平臺發(fā)聲。我們聊天的時候,他也說到了,如果行業(yè)里的每個人都不對外發(fā)聲,這個行業(yè)會一直都是閉塞的,大家都不會知道這個行業(yè)內(nèi)部的情況如何,他們面臨著怎樣的壓力。

      文章基本上是個人感受、空難事實和日常工作。

       

      鄒衛(wèi)國:心冉剛剛總結到,其實她的邏輯相對簡單,就是對身邊人、身邊人的情緒的采訪,但我覺得里面的細節(jié)還是很有意思的。

      現(xiàn)在進入最后一個議題,后方編輯部的工作,問題是:編輯部如何與前線溝通協(xié)調(diào)?密切配合之外,后方需要做什么工作?以《MU5735,未抵達》為例解析,災難報道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問題?如何不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包括對慘烈畫面的描寫要如何掌握尺寸?請周增軍、宋笛和劉鵬做分享。

      宋笛:大家作為財經(jīng)記者,某種程度上對社會新聞還是具有一定敏銳度的。不過因為社會新聞涉及非常復雜的價值判斷,所以在這次報道操作過程中,有很多細節(jié)我也感覺把握得不夠準確。

      其中兩個小的細節(ji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是我們讓田進采訪一個錯過航班的乘客,我當時也是沒有細過腦子便給他提了一個思路,讓他詳細問乘客錯過航班第二天的工作、生活的細節(jié)。我當時心里的想法是,這個對比可能會讓大家更加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和災難帶來了生命逝世的痛苦。但是田進覺得這個報道角度不合適,可能會挨罵。

      回想起來,我覺得田進的判斷是對的,我從中間吸取到的教訓是,災難一分一毫都不需要再去渲染,不需要提醒大家這是一個多么痛苦的事情,你只需要克制。所以在最后調(diào)整《MU5735,未抵達》時我把稿件中所有的形容詞都刪掉了。

      第二個細節(jié),李微敖、張銳老師的6村民自述和其他一些外部稿子底下的評論我都去翻了一下。我們稿子的評論區(qū)里,吵架比例是最少的。也就是說,對于最關鍵的事實,大家其實是沒有太多爭議的。


      劉鵬(值班主任):作為個人而言,我不希望和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空難發(fā)生,因為這樣的大事,造成的后果多數(shù)以付出生命為慘痛代價。但是作為媒體人,在面對突發(fā)災難事故時,就需要去記錄和追問,記錄災難發(fā)生時的情形,追問為何會發(fā)生,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問題,是否要追責,怎樣反思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作為值班主任,我在整個報道統(tǒng)籌安排中發(fā)揮的作用比較小,負責了協(xié)調(diào)工作和一些稿子的文字編輯工作。

      在東航空難報道過程中,同事們想必也看到了一些報道引起的爭議。關于航班上的人,對于媒體而言,記錄生命,正是尊重生命的體現(xiàn),展現(xiàn)他或她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封印在冰冷的數(shù)字中。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銘記,通過新聞報道可以喚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共情,有助于推動調(diào)查、追責、善后,也有助于事故調(diào)查相關信息公開及反思避免類似事件發(fā)生。

      文老師在報道群里轉發(fā)了一個鏈接文章,里面談到對爭議報道的理解。其中提到國際記者中心出了一個“災難和危機報道手冊”,我看了原文后,覺得其中對災難的定義以及媒體在災難和危機報道中的角色定位,表達很清晰,解開了自己關于災難報道的一些疑惑,我簡單翻譯了一下,跟大家分享。

      什么是災難,手冊是這樣提到的:有一種定義,災難是指一個重要事件改變了事情正常秩序。對于記者而言,災難是一種值得廣泛關注報道的突發(fā)新聞故事。大多數(shù)災難是很難被準確預測,但可以被預期。通過提前策劃,新聞媒體機構和記者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好、更深入的報道。

      關于媒體的角色,手冊提及了四種關鍵角色(自己根據(jù)鏈接內(nèi)容略作了翻譯修改):第一,是一個重要的信息資源地,告訴大家發(fā)生了什么(what)、哪里(where),誰(Who)受到了影響、事情在如何發(fā)展(How),以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災難(Why)。第二,是一條溝通的生命線,通過傳遞關鍵信息給受影響的相關方,同時把他們的關鍵信息傳遞出來,可以挽救生命;第三,是一個預警信號站,傳遞及時、可靠的信息預防傷害的發(fā)生;第四,是一個守望相助站,讓公民們可以走到一起來,分享擔憂,在困難的時刻彼此提供支持。

      這幾條讓我堅定了媒體做災難和危機報道的初衷或者意義價值所在。手冊也給出了采訪災難幸存者和家屬的一些注意事項,很有借鑒意義。

      雖然說采訪沒有禁區(qū),什么都可以發(fā)問,但是災難報道確實有些事項需要注意。災難報道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一是信息要求證確保準確,準確就是公信力。災難發(fā)生之后,很多消息隨之而來,特別現(xiàn)在移動網(wǎng)絡很發(fā)達,手機視頻信息爆炸,不能為了求快而沒有求證就發(fā)布文字或視頻圖片消息。二是表達措辭和方式要謹慎克制,將心比心,充分考慮失聯(lián)人給家屬帶來的悲傷心理,和整個社會的接受度,不渲染、不夸張、不做標題黨,不博人眼球。三是事故現(xiàn)場的慘烈畫面要避免,無論是拍照片、視頻還是文字描述。在未經(jīng)正式確認遇難之前,最好不要用“遇難者”表述。四是,注意對遇難者隱私的保護,不能把遇難者的姓名、照片、私生活信息在未經(jīng)家屬允許的情況下公之于眾,避免消費遇難者的嫌疑。如涉及未成年人,更需要注意。五是,合適的時機采訪家屬是必要的,但是注意采訪問題不能造成家屬二次傷害,家屬不同意接受采訪,要充分尊重對方意愿,不打擾。


      周增軍:我們有幾條主線,一條是事故現(xiàn)場,張銳接到這個指令之后,第一時間就出發(fā)去現(xiàn)場,現(xiàn)場報道上,當天晚上陳月芹在白云機場的視頻,以及張銳在救援現(xiàn)場的視頻,一下子把大家拉到了新聞現(xiàn)場當中,整個緊張感就起來了。

      第二條線,官方新聞發(fā)布會。這個發(fā)布會是我們避不開的,是唯一的官方權威出口。第三條線是專家解讀,第四條線是市場影響,第五條線是遇難者家屬和相關人士采訪,一共就是這五條線。

      我個人覺得不是太理想的是對遇難者家屬的采訪,這可能跟我們行動晚了半拍有關。另外,從記者角度,大家心理上都有壓力。回頭看,這個方向上出了兩篇影響力比較大的稿子,一篇是人物的《MU5735航班上的人們》,一篇是冰點周刊的《我愿意講述:姐姐姐夫都在那架飛機上,還有1歲半的外甥女》。這兩篇報道媒體傳播比較廣,兩篇報道顯然都是遇難者家屬愿意曝光的。用他們自己的話講,也要被看見,希望被看見。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的問題,遇到災難性報道,記者第一反應都覺得去直面受害者家屬是一件心理上蠻有障礙的事情。

      主流媒體對遇難者的一種報道也好,關懷也好,它本身是對遇難者的一種特別記錄。它不是單純地去壓迫性地采訪一個在受難情緒當中的悲傷的家屬。他確實是在一種悲傷的氛圍當中,他覺得你現(xiàn)在去打擾他很不禮貌。但是對這事兒比較能冷靜思考的,他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被看見的機會。在這件事上我覺得記者可能可以再琢磨一下。

      另外,這次災難是一個很難遇見的全民共情的時刻。我們做了這么多年的新聞報道,類似的時刻,“9.11”是一次,汶川大地震是一次,很可能這是第三次或者第四次,它非常大地引起了全社會的共情。

      當然,真正新聞的主題,其實還有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就是事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才是真正的新聞。到現(xiàn)在這個關鍵的新聞還是沒有的。

      我覺得從這個報道中,大家會學到很多東西,包括我們團隊的融洽,前后方的互動,這顯然是沒有合作完全不可能出現(xiàn)的狀態(tài)。


      鄒衛(wèi)國:周老師講的報道五條線,現(xiàn)場、官方新聞發(fā)布會、專家解讀、市場影響、遇難者家屬相關,我覺得對于突發(fā)事件報道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第二個他講得非常有道理的就是對家屬報道的觀點,對方也希望被看見。整個操作團隊的總結就到這里,接下來請文老師來總結一下。

      文釗:沒有人愿意看到這樣的災難,但是當它發(fā)生的時候,作為媒體,一直往前沖,就是這個職業(yè)的特點。

      關于遇難者家屬的采訪,其實我那天在翻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微博,講桂林空難時候的一個遇難者的孩子,性別不清楚,他那會兒才四歲。他那個微博講了自己的經(jīng)歷,因為父親去世的時候自己很小,所以腦子里關于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并沒有非常清晰的概念。隨著慢慢地長大,他越來越想知道父親是什么樣的人,曾經(jīng)有著怎樣的生活,所以在不斷地找各種各樣的人詢問。但是可能拼湊起來的面目還比較模糊,也不好問母親,怕她傷心。同時,我看他在北京化工大學的超話里面留了一個留言找人,找什么人呢?找一個北京化工大學的老師。因為這個老師,曾經(jīng)跟他父親合寫了幾篇論文,覺得這個老師應該認識他爸,想從對方那里了解父親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當時的新聞報道里面,有對這個遇難者的一些講述,也許是給那個當時四歲的孩子留下來的最珍貴的記憶。所以我想我們報道的價值可能也在這兒。其實我當時跟一些同事說過,如果我們現(xiàn)在找到這個小孩,如果他愿意跟我們講述一下這些年的心路歷程,我覺得也非常好。我們能夠看到,一個災難過去了20年,他對一個人的影響依然那么大。

      回到報道本身,我想有兩點值得說,一個叫行動的勇氣。那天我印象中剛開完會,是劉鵬喊了一句,當我們問“真的”“假的”時候,很快證實它確實是真事。但是當時民航局還沒有發(fā)公告,我們開始討論該怎么辦,很快便確定前方的記者該怎么樣,后方的記者該怎么樣。

      這是最重要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我們看到報道上署名的只是一部分同事,但還有很多同事做的工作并沒有體現(xiàn)在這個報道中間。

      任何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時候,行動是最重要的反饋——到現(xiàn)場去,到最接近于這個事件發(fā)生的地方去。 “新聞無終點,經(jīng)觀在現(xiàn)場”,這應該成為我們的基本要求。

      第二,我們應該有一個很好的指揮調(diào)度系統(tǒng)。因為很多突發(fā)事件對我們來講其實是陌生的,比如空難這件事情,我們可能都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報道,它涉及的專業(yè)問題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的。

      當我們前方后方的記者都開始動起來的時候,你往哪個方向去,要去關注什么樣的問題,可能就是連鎖反應。這些問題,當然可能記者也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包括對專業(yè)人士的詢問,來試圖找一個最恰當?shù)姆较颉?/p>

      從編輯部的角度來講,作為一個大后臺,它應該在這個時間有明確的指向。當然隨著事件的發(fā)展,不斷有新東西出來。所以我覺得一定得表揚一下劉鵬,他說他做的工作很少,但我覺得其實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咱們的同事都比較謙虛,包括張銳第一時間做得也非常好,包括張英的采訪。劉鵬在當天經(jīng)同事介紹采訪了一個航空公司機長,我們?nèi)绻タ此敃r跟機長交流的問題,會發(fā)現(xiàn)關于空難可能的一些環(huán)節(jié)都交流到了,那個采訪幫助我們理解這件事,幫助我們在確定跟進和采訪方向的時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后來我們回看,包括官方的回應,其實也都是圍繞那些內(nèi)容。

      我們在劉鵬采訪的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討論,鄒衛(wèi)國拿出來一個初步的框架,經(jīng)過進一步的梳理,再放到報道群里面去。我覺得可能它是一個粗線條的東西,比如說前方很多具體的情況,要根據(jù)記者現(xiàn)場采訪去隨機應變,甚至可能會做隨機的調(diào)整,但是這個框架還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輪廓,這是我們的路線圖,再根據(jù)事件的發(fā)展和公眾的關切隨時調(diào)整。

      雖然我們永遠都不愿意,不希望,甚至說我們祈禱不會再有下一次災難的來臨,但是我們也知道肯定還會有下一次災難不知道以哪種方式到來。當它來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還是第一時間、第一反應,盡可能快地到現(xiàn)場,盡可能快地發(fā)回報道。相信我們所有的記錄和報道都值得。

       
       

      東航報道復盤操作共識:

      1.第一時間到達現(xiàn)場,用事實和常識回應公眾關切

      2.信息務求準確,不為求快而不做求證

      3.表達嚴謹克制,不渲染、不夸張、不做標題黨

      4. 事故現(xiàn)場的慘烈畫面要避免

      5. 充分理解家屬心理和感情,充分尊重家屬意愿,不接受采訪的不打擾

      6.在未經(jīng)正式確認遇難之前,不用“遇難者”表述。保護遇難者隱私,不能把遇難者的姓名、照片、私生活信息在未經(jīng)家屬允許的情況下公之于眾

      7.問題導向,回答大家最關心的疑問

      8.前后方緊密協(xié)同,高效拿出最好內(nèi)容

       
       

      (符小茵/整理)

      版權聲明:以上內(nèi)容為《經(jīng)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jīng)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jīng)《經(jīng)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城市與不動產(chǎn)運營部記者
      關注房地產(chǎn)政策、市場及參與主體
      工作郵箱:fuxiaoyin@eeo.com.cn

      熱新聞

      電子刊物

      點擊進入
      久久精品福利网站免费
      <nav id="4uuuu"></nav>
    • <tr id="4uuuu"></tr>
    • <tr id="4uuuu"></tr>
    • <tfoot id="4uuuu"><dd id="4uuuu"></dd></tfoot>
      • <noscript id="4uuuu"><optgroup id="4uuuu"></optgroup></noscript>